“醫保報銷大部分手術治療費用,看病的費用就不用擔心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用再東奔西跑了!”“一站式服務,一窗式結算,讓我們就醫更方便了!”近日,記者在醫院隨機采訪發現,老百姓對醫保的各項便民政策連連稱贊。
病歷“一站式服務”、省內就醫“一次治療”、門診慢性病藥品網上購……為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市醫療保障局聚焦群眾“急難憂”,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關切和期盼,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唐山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果。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退休后,李先生來到他女兒工作的城市石家莊生活。不久前,李先生心臟病發作,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治療。讓他沒想到的是,異地就醫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而是實行了住院費用“一站式”結算,省去了很多麻煩。
記者了解到,市醫保局擴大了直接結算醫療機構范圍,簡化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加強了醫保基金使用監管,有效提高了異地就醫的便利性和獲得感。據統計,2022年1-6月,唐山參保人異地(含省內外)直接結算醫療費用18.9萬人次、7.73億元,其他地方參保人在唐山直接結算醫療費用12.77萬人次、1.57億元。整體費用較2021年同期增長47%,結算次數和金額均居全省前列,有效打擊了群眾“跑腿”行為。
市醫保局梳理定點醫療機構存量,按年度逐步推進,實現住院、普通門診、慢性病和市縣鄉三級全覆蓋。2021年,全省率先完成三級醫療機構普通門診跨省直接結算全覆蓋,首批開通省內慢性病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地區和試點醫療機構。同時,人們的病歷可以通過一個網絡進行管理。市醫保局取消異地就醫轉診手續,實行網上備案。備案渠道覆蓋了全國醫保APP、異地就醫備案微信小程序、唐山市醫保局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等。,大大地方便了參保患者。此外,參保人可在河北省所有統籌地區直接選擇已開通異地就醫住院的定點醫療機構,普通門診費用就醫購藥直接結算,無需備案。參保人在省內各統籌地區就醫,不再提高起付線,降低報銷比例,實行“同水平、同比例”的待遇政策。
人們實現了“指尖做事”
人們的醫保獲得感受到年齡偏大不就醫和不了解政策的影響,導致醫保待遇受損,這是一個難點。為此,市醫保局大力優化流程,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服務和管理,讓參保人充分體驗到業務的簡便和政策的溫暖。在疫情防控正常情況下,參保人可通過“唐山醫保”APP在線購藥,線下配送。現在,每個月有近萬人在網上買藥。為方便老年患者,“唐山醫保”APP推出了大版本,深受患者歡迎。
在推廣使用醫保電子證書方面,市醫保局根據縣、區、單位的對比情況,篩選未啟用的人員,通過內部FTP網絡發送到各級經辦機構。其在繳費申報和窗口服務中推廣并激活電子憑證,通過燈光、聲音等輔助功能提示參保人使用醫保電子憑證,實現“無卡購藥”。目前日均使用量在3萬左右。
分級診療模式上了一個新臺階。
“以前從基層醫院轉診到市內大醫院很麻煩。現在從老家到市醫院,轉診方便,有專家團隊保駕護航,省事又省錢。”灤縣患者王女士不禁感嘆,“親身經歷后才知道,我們的醫療實力越來越強了。”近年來,我市把醫聯體建設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抓手,構建機制、構建體系、能力提升、創新驅動,長期以來功不可沒,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邁上新臺階。
我市醫聯體建設效果如何?這組數據是好的成績單——2021年,城市醫院門診預約比例提升至59.88%,4751名患者轉入城市醫療集團,2270名患者轉入城市醫療集團;我市入選的醫聯體建設“六個典型案例”在2021年全省驗收考核中全部入選我省醫聯體建設“六個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廣。
據了解,市衛健委堅持分類推進,實現互聯互通,因地制宜建立了以資源共享和分級診療為主的城市醫聯體、跨區域專科聯盟、三級聯動縣域醫聯體、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四種形式的醫聯體。截至目前,我市二、三級醫院除建立了骨科、重疾、感染性疾病等25個專科聯盟外,還與京津知名醫院簽訂了56項技術項目合作協議,開展了近百項合作項目;在灤州市和灤南縣2個國家緊湊縣域醫療社區試點的基礎上,2022年將縣(市)緊湊縣域醫療社區試點擴大到7個,帶動全市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能力的創新和轉型升級;為醫聯體建設搭建了29個功能完善的信息平臺,實現了醫聯體成員間實時視頻遠程會診、心電、彩超診斷等非實時會診功能,有效方便了群眾就醫。